经典案例
- 新闻中心
- 经典案例
37000cm威尼斯 > 服务项目 > 行业概述
1、行业分类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版),公司主营业务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1),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根据《挂牌公司管理型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I65);根据《挂牌公司投资型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属于―信息技术服务‖(171011)。
2、行业监管体制
公司从事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归属住房与城乡建筑部(2010年前为建设部)管理。住房与城乡建筑部主要负责研究拟定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指导实施,对全国的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重点审查施工单位的资格和资质,制定及推行相关的行业标准。建筑行业管理体制的内涵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对市场主体资格和资质的管理;二是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三是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技术标准管理。
本行业的行业协会为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它是由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从事智能建筑施工、系统集成、产品研发、教学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自愿参加组成。
公司正常进行智能化工程设计、总包、施工工作需要得到“设计施工单位核准证书”,此证书发证机关为上海市公安局技术防范办公室。此证每年需要经过上海市公安局技术防范办公室年审有效。
公司为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会员单位。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成立于1992年,由从事安全防范产品管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推广应用、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服务和安防行业宣传教育、出版、印刷等的企事业单位,高、中等教育机构等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是社团法人。协会业务范围是:行业统计、调查、协调、决策论证听证、标准制定、考察、会展、交流、合作、四技服务等。本协会拥有内部杂志《上海技防》和协会网站“上海安防网”。
3、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正在逐步与国际模式接轨。目前,我国在智能建筑已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较完善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为基础,包含行业资质管理、行业业务标准、行业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自1992年制定的第一部智能建筑相关建设部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1992)起,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智能建筑法制规范体系。具体法律法规如下:
序号 |
法律名称 |
年份 |
颁发机构 |
1 |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 |
200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2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 |
200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3 |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
200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4 |
《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DG/TJ08-601-2009 |
20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5 |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06-2010 |
20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6 |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
20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7 |
《建筑智能门锁通用技术要求》 |
20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8 |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 |
20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9 |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 |
20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智慧城市、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均属于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行业,是国家在信息化发展中重点关注的方向,我国把信息产业列为鼓励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连续颁布了鼓励扶持该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信息产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相关政策包括:
序号 |
法律名称 |
年份 |
颁发机构 |
相关内容 |
1 |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
2015 |
国务院 |
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提出“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现代农业等十一大重点行动,加强引导支持等七大保障支持措施。 |
2 |
《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 |
2015 |
国务院 |
明确提出“到2017年,云计算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得到深化,产业链条基本健全,初步形成安全保障有力,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协同推进的云计算发展格局,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
3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 |
2014 |
国务院 |
要求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并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
4 |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
2014 |
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8 部委 |
提出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思路、建设原则、主要目标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要求。提出要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
5 |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90 个)》 |
2013 |
住建部 |
针对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制订出智慧城市创建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元投资落到实 |
6 |
《关于推进物联 网有序健康发展 的指导意见》 |
2013 |
国务院 |
总体目标为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 应用,掌握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形成安全可 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成为推动 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意见指 出,应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 要加强统筹、注重效果、突出特色。 |
7 |
《关于大力推进 信息化发展和切 实保障信息安全 的若干意见》 |
2012 |
国务院 |
意见指出,应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共享,推广网格化 管理模式,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试点示范,引导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 |
8 |
《进一步鼓励软 件产业和集成电 路产业发展的若 干政策》(国发 [2011]4 号) |
2011 |
国务院 |
从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研究开发政策、进出口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和市场政策等各方 面继续完善激励措施,明确政策导向,对于优化产 业发展环境,増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发展质 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二)行业概况
1. 行业发展概述
“智能建筑”是随着在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迅速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变化后,在建筑领域中所诞生的全新概念。
1984年,美国哈福特(Hartford)市将一座旧式金融大厦改造,并且对大楼的空调、电梯、照明、防盗等设备采用计算机进行监测控制,为大楼客户提供语音通信、文字处理和情报资料等信息服务,被称为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至今, 美国智能楼宇超过万幢,日本新建的大楼几乎都是智能大厦。
在我国,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的 智能建筑行业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前后大体经历过三个阶段:
1990~1995年(初始发展阶段),随着国际智能建筑技术引入我国,智能建筑这一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但该阶段建筑智能化的对象主要 是宾馆酒店和商务楼,各子系统独立,实现智能化的水平不高。智能建筑的广泛 运用前景在这一时期受到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厂商等极大关注 和支持,为适应智能建筑发展,主管部门开始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
1996~2000年(规范管理阶段),随着市场对智能建筑的认可与需求,智能 建筑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和应用。该阶段特点是,各种指导性文件、行业 管理性文件、行业规范标准性文件、企业和人员执业证书文件得到充实与完善; 建筑智能化的对象已经扩展到机关,企业单位办公楼、图书馆、医院、校园、博 物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以至智能化居民小区。智能化系统实现了系统集成并 形成了网络化控制。
2001~2008年(发展阶段),信息产业部和建设部[CZ1] 在全国开展了“数字城市”的试点示范工作,信息产业部提出在政府系统建立“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政府信息化框架工作。这一阶段的特点:智能建筑呈现网络化、IP化、IT化、数字化的趋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智能建筑领域,如无线技术,数字化技术产品被广泛采用,智能建筑的实用价值得到了广泛提升。
2008年至今,随着互联网+、“工业4.0”时代的到来,智慧城市建设全面进入全新时代, 即实现信息自动采集、自动分析处理、自动决策反应的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 我国巨大的建设投资也促进了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建筑的智能工程技术也日趋成熟和不断发展,我国不少智能建筑技术研发成果接近国际水平,尤其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办公楼宇智能化建设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发达国家标准。国内已建成的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功能的建筑已经超过千座,用于建筑智能化的投资比重在逐年增加。智能化小区,是智能建筑的基本含义中扩展和延伸出来的,它通过对社区建筑群的优化考虑,提供一个高效、舒适、温馨、便利以及安全的居住环境。《上海市智能住宅小区功能配置试点大纲》中,将智能化住宅小区定义为将通信、计算机和自控等技术运用于住宅小区,通过有效的信息传输网络、各系统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应用,向住户提供安全防范、信息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功能。数字化社区是智能化小区之后更新的概念,智能小区侧重于物业管理控制,而数字化社区是信息化社区,它是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2. 智能城市上下游产业链情况
1)上游产业状况
建筑智能工程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包括技术、设备材料供应商以及劳务分包商。
国内设备材料供应市场处于高度竞争的市场,产品为供大于求,建筑智能工程企业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具备市场影响力的建筑智能工程企业通过不断更新和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选择优质的上游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以控制成本并 保障工程的质量。
对于建筑智能系统高端技术产品,国外的供应商的系统设备产品成熟应用需要一个过程,此外新技术产品往往在实用性、功能和本地化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必须通过与智能建筑工程企业的合作进行二次开发等完善工作,因此,建筑智能 工程企业在产品选择上处于主动地位。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建筑智能工程企业往 往与供应商之间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目前国内劳务分包商的供应量较大,具备规模的智能工程企业均建立了考核评审程序,接纳优秀劳务分包商加入公司供方名单。因此,建筑智能工程企业上有较大的选择范围。
2)下游产业状况
建筑智能工程下游产业主要为住宅、商办一体化、市政等建筑工程项目提供服务,主要客户来源为房地产开发商、物业业主、政府机关等。
国家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倡导和推广的节能化、生态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建设发展目标,为智能建筑产业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随着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各类办公类和大型社区的智能化建设也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现代建筑所必备的智能化功能的导入必将引领本行业步入高速发展时期。
3. 行业特有经营模式
建筑智能工程行业的经营模式有:总承包模式、专业分包模式、项目管理模式、供应商兼工程商模式。由于其专业性和规模性,目前采用较多的建设管理模 式是由技术全面的总承包公司在设计、安装和调试等方面进行总体协调和管理, 部分专业性强的系统则由有关专业公司分包完成。目前行业内比较有实力的企业 经营模式均为提供完整的智能化工程总承包服务。
传统的建筑智能工程企业在经营上侧重于设备采购的成本控制和项目的质量管理,也就是注重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由于人们对智能建筑功能要求的不断 提升,以及环保、节能、景观和舒适性等生态智能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建筑 智能工程技术的专业性越来越突出,建筑智能工程企业已经延伸至其产业链: 向前整合规划、咨询和设计业务,向后整合售后服务市场,增加了行业的高附加值环节。运作模式由工程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是行业未来发展对于企业的要求,也是未来建筑智能工程企业为满足客户需求的必然选择。
(三)市场规模
1、智慧城市未来市场规模:超2万亿资本盛宴
旧城扩容和新城改造要求智慧城市跟进,城市化进程推进和区域城市化进程差异是智慧城市的机会。城市化进程仍是智慧城市和智能建筑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国城市化率逐步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05~2014 年十年间由43.0%提升至54.8%,年均增长1.3%。然而这一水平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2014年联合国《世界城市化发展展望》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处于73%~82%,而未来十年间亚洲城市化水平有望达到64%,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预期将高于世界其他地区。根据光大证券研究所保守估计,2020年前我国城市化率保持每年1%增长,2020年达到60%,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城市化进程对智能建筑系统、智慧交通引流、智慧节能环保要求不断增加。而不论是智慧交通还是智慧节能环保,所需要的技术比较相似。都是将通信、物联网、计算机、云计算和自控等技术运用于不同的城市载体,通过有效的信息传输网络、各系统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应用。
智慧城市获得政策支持,进入国家级战略规划,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扶持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有力保证。2011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随后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纲领性文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明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指出“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这是“智慧城市”第一次进入国家级战略规划,表明国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力度非常之大。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新型城市建设,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建设绿色城市;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和物联网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发挥城市创新资源密集优势,打造创业乐园和创新摇篮,建设创新城市。提高城市开放度和包容性,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建设人文城市;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制,建设密度较高、功能融合、公交导向的紧凑城市。十二五与十三五对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一脉相承,体现出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力支持。
“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我国智慧城市从建设运营转向智慧城市数据管理,效率提升将有赖于城市数据平台进行整合和实时交互。“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高达5000亿元,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将陆续进入验收期。2015年PPP[CZ2] 等创新模式出现,经过业界与政府一年时间磨合,现已基本步入正规,有望缓解政府资金压力问题。2012年11月住建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智慧城市成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2012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办法》公布首批试点城市90个。2013年住建部公布第二批试点城市103个。根据工信部《2014年ICT深度报告》统计,目前中国100%副省级及以上城市(19个)、89%的地级市(245个)、47%的县级市(173个)正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根据赛迪顾问和中投顾问的数据显示,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增速预计达18%,2016~2020年投资规模总计可达2万亿。我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2014年超过2000 亿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2303亿元,同比增长达20.0%;根据十二五完成情况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综合来来,智能城市中细分行业智能建筑增速最大。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中投顾问
未来五年智慧城市投资规模为1.8-2.2万亿 |
|||
年份 |
投资规模(亿元) |
||
悲观(12.5%) |
中性(17.5%) |
乐观(22.5%) |
|
2015 |
2303 |
||
2016 |
2591 |
2706 |
2821 |
2017 |
2915 |
3180 |
3456 |
2018 |
3279 |
3736 |
4234 |
2019 |
3689 |
4390 |
5186 |
2020 |
4150 |
5158 |
6353 |
总和 |
18927 |
19169 |
22050 |
数据来源:IDC研究
2、智慧城市细分领域:智慧建筑行业空间
《中国智慧建筑调研白皮书》数据显示,当前全国能耗结构中,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8%~30%,当前既有建筑物95%以上均为高能耗建筑。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建筑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存在20%~30%的差距,以建筑供热为例,我国集中供热一次能源消耗大约为每平米20公斤标准煤,这高于同纬度甚至更高纬度欧洲国家一倍之多,通过建筑智能化改造实现绿色城市已迫在眉睫。
通过将建筑拆分为存量和增量建筑分别测算得到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存量建筑中每年有3%的住宅及6%的工业、公共建筑进行智能化改造,光大证券研究所假设改造成本为住宅80元/平米,工业与公共建筑150元/平米;根据中国建筑智能化协会年会数据,2012/2013/2014 年中国新建智能建筑比例分别为30/34/36%,预测该比率年均增长3%,平均新建成以住宅150元/平米,厂房仓库250元/平米,公共建筑350元/平米。根据测算结果,未来中国智能建筑市场有望保持15%左右年增长率,至2018年将开启万亿市场蓝海。
数据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测算
(四)行业的进入壁垒
从事建筑智能系统设计咨询和工程总承包业务必须具备相应的从业资质、专有技术和资金实力。其中设计咨询业务主要是以技术和资质为主要进入障碍,工程总承包业务则对从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必须拥有相应的技术和资质外,还须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相适应的机制以及从业经验等。随着工程总承包业务模式的日益成熟和对单一的设计咨询业务的逐步替代,行业进入的壁垒将会越来越高,因此,资质、技术、资金和从业经验将成为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具体情况如下:
1. 资质壁垒
建设部2006年3月颁布了《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消防 设施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等系列文件,从市场经济行为角度对行业管理进 行规范。上述法规中对申请从业资质企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 和工程设计业绩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是限制其他企业进入本行业的主要政策壁垒。
2. 技术人才壁垒
技术实力和人才资源是智能建筑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导要素之一。企业是 否掌握了系统设备的关键技术或专有技术,是否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成熟经验将需求、功能、系统设备、集成和服务转化为各类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是 其参与市场竞争并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技术和人才是密不可分的,企业 是否拥有掌握上述相关技术的人才,这些人才是否具备建设部和信息产业部所认 定的相应从业资格,也是企业成功参与行业竞争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专有技 术和相关人才资源的占有程度也是限制其他企业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3. 资金规模壁垒
由于建筑智能工程总承包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从设计、采购、施工、调试到运维等全过程工作,而从项目承揽到设备采购和劳务分包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 的资金支出,总承包企业在总体安排工程的同时,需要承担金额较大的资金垫付 和融资功能,因此,从事该类业务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企业规模、资金实力及 融资能力。
4. 从业经验壁垒
智能化工程企业已往的业绩和已实施案例是业主关注的重点。由于智能化工 程项目涉及领域广,任何单一企业都不可能涵盖所有领域,因此,具备在某一领 域中成功的集成设计、工程施工和项目运作经验将对企业继续提升在该领域的市 场地位,并且对限制其他企业进入到该领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有利因素
(1)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求驱动
建筑智能化工程市场,主要来自于人们在信息时代对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的业务支持功能、环境、管理和服务的直接需求,其推动力来自于新技术的创新、 经济的发展和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入,例如国家积极倡导和推广的节能化、生态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建设和改造项目,医疗环境和设施改善等。
(2)国家政策支持
智慧城市获得政策支持,进入国家级战略规划,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扶持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有力保证。2011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随后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纲领性文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明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指出“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这是“智慧城市”第一次进入国家级战略规划,表明国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力度非常之大。“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我国智慧城市从建设运营转向智慧城市数据管理,效率提升将有赖于城市数据平台进行整合和实时交互。
(3)科技进步对行业的促进作用
科技进步对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近十年来,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信息、”互联网+”、“工业4.0”、传感器、大数据和通信等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行业的需求,满足了社会对智能化建设内容的需求。在建立 “集约型社会”已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社会认同,在追求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将节能、环保的需求引入智能建筑行业应用中;未来在空调节能、绿色照明、太阳能利用、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加,科技进步将有助于建筑智能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导致建筑智能工程采用的高新技术产品价格不断降低,客户使用成本不断下降,也促进了建筑智能工程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2、不利因素
(1)资金实力不足
由于建筑智能工程的合作方式日益向着国际先进的工程总承包与带资承包 模式方向发展,智能建筑工程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自有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已 成为工程建设项目业主衡量承包商实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的智能工程企业起步 晚、资产规模小、融资贷款难度相对较大,往往导致恶性循环。企业实力弱致使 融资困难、人才流失,从而难以承揽大型工程项目,进而更加剧了经营困难、商 业信誉变差、融资更加困难等不利处境。
(2)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建筑智能工程行业创新能力不足,体现在对系统核心技术的掌握以及 通过对新技术的集成应用进行行业解决方案的创新。目前部分建筑智能工程企业 还停留在简单的产品模仿和常规系统集成服务上,没有从根本上根据客户的需求 和业务流程的特点,进行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的设计、定制和软硬件产品的开发, 无法真正满足用户对智能化系统的使用要求。未来智能城市将更加倾向于提供空调节能、绿色照明、太阳能利用、生活污水处理等一站式服务。企业面对的技术更新压力较大。
(五)基本风险特征
1、政策变动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如果未来产业政策发生改变,将为该行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2、宏观经济下滑、政府采购下降
智慧城市是我国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受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主体主要为地方政府,当宏观经济出现较大下滑时,将直接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目前中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地方政府企业债发行利率升高,给政府融资造成一定压力。为缓解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可能采取消减投资项目、压缩投资规模、减少后期投入和延长款项支付周期等手段,从而对行业内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技术更新风险
根据发达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每次的技术突破都将带来行业的加速发展,而行业的快速发展又刺激了技术的升级。因此,公司所处行业是技术推动型行业。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如果公司不能及时掌握关键技术的发展动态,在研发方向、技术路线上不能正确把握,企业将无法紧跟市场需求,存在被行业技术淘汰的风险。
4、人力资源风险
公司是一家以技术和创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发展各环节都需要核 心的技术人员、优秀的营销人员进行决策、执行和服务,故拥有一支稳定的、高 素质的人才队伍对公司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公司拟制定并实施针对公司核心技 术人员的多项绩效激励和约束制度,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对专业人才的 需求与日俱增,如何留住并吸引高层次人才,将是公司未来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关 键命题。如果在未来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公司核心人员流失,将会对公司持续 经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六)行业竞争格局
1、 行业竞争态势
目前国内政府部门对建筑智能工程公司进行资质管理,包括单位资质和个人 资质,因此市场管理逐渐规范,没有类似工程经验和业绩,或不具备相关行业技 术的企业较难在该行业形成竞争力,因此短期内国内其他行业竞争者很难形成对 本行业的威胁。对挂牌公司来说,公司最大的潜在威胁是来自于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的竞争来自于相关行业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境外工程公司通过本地化方式进入智能建筑工程总承包领域,以及上下游企业向建筑智能工程总承包业务的自然延伸,这些潜在的竞争者的加入将会加剧行业的竞争。第二个层面的竞争来自于近几年新型智能城市竞争者,他们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平台、传感器、能源审计等“工业4.0”概念布局建筑智能化系统、网络系统、中高端UNIX服务器系统、信息安全系统、数据库系统、软件研发、技术服务等与智慧城市、智慧办公相关的高尖端系统。
2、 公司市场地位
(1) 公司竞争对手情况
近年来,国内智能化工程公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涌现出许多同行业竞争对手,其中包括A股上市公司延华智能(002178.SZ)、达实智能(002421.SZ)、金桥信息(603918.SH)等。新三板挂牌公司包括蓝深远望(835650.OC)、天亿马(835666.OC)、汇生通(835610.OC)等。
延华智能(002178.SZ)是一家智能建筑与数字社区的全面服务商,主要从事建筑智能系统规划咨询、工程设计、系统设备采购、施工和集成调试、项目管理、运维增值服务以及应用研发等综合性工程技术服务,是国内规模最大、资质最全的智能建筑服务商之一。公司产品主要要包含:智能工程和电子商品等。公司已通过UKAS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产品选型、供应商选择、产品采购、工程实施、售后服务、产品研发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达实智能(002421.SZ)是一家主要从事建筑智能化及建筑节能服务的企业。其提供的具体服务包括建筑智能化及建筑节能方案咨询、规划设计、定制开发、设备提供、施工管理、系统集成及增值服务,以及能源监测、能源审计、节能系统运营维护等,通过将智能化技术广泛运用于商业建筑、交通建筑、办公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等。公司已经获得"智能卡一卡一密方法"、"基于以太网的终端机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等20项国家专利及"中央空调能效管理软件V1.0"等12项软件著作权。
金桥信息(603918.SH)主营业务为向客户提供各类多媒体信息系统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及服务,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音视频、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结合网络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建立多种信息间的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为客户提供完整的、适合其业务需求的多媒体信息系统的设计、工程实施、应用软件开发、软硬件平台系统整合、运行维护保障,并不断提升其应用价值。公司主要产品已得到广泛应用,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其中多媒体会议系统业务占国内领先地位。
蓝深远望(835650.OC)是一家专业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集成的高科技企业。业务范围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统、网络系统、中高端UNIX服务器系统、存储容灾备份系统、信息安全系统、数据库系统、软件研发、技术服务及IT外包服务等。 十多年来,公司致力于公安、教育、金融、卫生医疗等各行业及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建筑智能化等大型工程项目。
天亿马(835666.OC)是一家专业从事智慧城市建设及行业应用提供商、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省软件企业、省民营科技企业,天亿马凭借多年的软硬件产品研发应用、互联网应用、大数据挖掘处理与智能分析、云平台系统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致力于智慧城市应用的产品设计、开发,面向党政、公检法、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能源环保、城管、安监、企业等提供包括集成、运维服务以及平台化产品一体化全方位解决方案。
汇生通(835610.OC)成立于2000年12月26日,是一家主要从事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运营研发、集成销售的国内专业的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商,具体业务内容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施工、计算机系统集成工程施工、安防系统集成工程施工及工程维保和产品的销售。
(2)公司竞争地位
公司作为从事专业化建筑智能工程总承包技术服务的综合性工程企业之一,始终坚持以技术为支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建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覆盖全国的战略布局,形成了以智能为龙头,以软件研发与系统集成为平台,集机电、影音、机房等多专业领域相互交叉的多维度发展格局。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公司已经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电子和智能化工程施工专业一级、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壹级、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等资质,为公司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的保证了公司服务质量的可靠性。公司依靠自己的管理模式、内部沟通及项目执行能力与绿地集团形成了深层次的合作,参与绿地集团全国各地项目的总包、施工。除了绿地集团之外,公司积极开发新客户,与万科、保利、中天建工、西安绿晟等公司形成了合作关系,公司的工程项目遍及全国各地。
公司依据在智能城市、智能建筑多年所积累的优势,未来以智慧城市为顶层设计,加大力度进行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研究,继续在智慧建筑、智慧节能领域深耕新作,缓步涉及智能交通、高端咨询等相关领域,寻求公司经营业绩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3、 公司竞争优势与劣势
(1) 公司的竞争优势
a) 品牌优势
公司深耕智能工程总承包技术服务行业多年,具备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智慧城市项目设计、施工、运维服务以及技术咨询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储备,具有成熟案例与深厚的业务经验,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公司通过技术不断创新和根据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开发了各行业具有前瞻性的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提出了大型社区、写字楼、酒店、购物中心等商业综合体等建筑智能化的全面解决方案,引导了新技术的应用和市场智能化需求,在全国各地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公司通过技术不断创新,积累了超过150项工程实践所开发的各行业建筑智能化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了行业竞争优势。此外,通过创新解决方案带动软件研发,从而使创新方案完整性和可实施性得到可靠保障
b) 领先的研发能力和技术优势
公司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自设立以来一直将技术研发作为提升公司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公司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电子和智能化工程施工专业一级、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壹级、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等资质。截止2016年5月,公司共拥有23项知识产权,其中项软件著作权23项。公司同时拥有7项专利。其中一种低成本智能触摸屏(专利号:ZL201120147292.3)和一种低功耗高可靠性电源(专利号:ZL201120145054.9)为公司研发的智能硬件产品。这些专利产品有效的保证了公司的竞争力。
c) 立足华东,辐射全国,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市,华东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所在主要城市都在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正在积极的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周边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浙江等准一线城市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智慧城市、数字化城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智慧城市,全国一二线城市必将首当其冲。公司以上海为依托,并向南京、北京、武汉等准二线城市辐射,未来发展大有可为。目前公司有六大事业部分别针对不同区域,南方事业部针对海南、广东、江西、湖南、湖北;西南事业部针对云南、广西、重庆、成都还有新疆;西北事业部针对乌鲁木齐、呼和浩特、西安、银川;北方事业部主要针对东北、北京、天津还有山东;安徽事业部主要管理江苏的部分地区还有安徽、山西;华东事业部主要是浙江和江苏的一部分。公司已经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综合商业网络,为公司业务腾飞提供动力。
d) 人才管理优势
公司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核心技术人员拥有多年的项目实施经验,在项目 方案设计、施工及项目维护方面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公司现有技术人员19人,占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为18.10%。公司的技术中心集研宄、开发、试验及产业化于一体,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是公司技术创新的平台,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 成为公司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依托。同时,公司已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GB/T19001-2008/ISO9001:2008和 GB/T50430-2007),建立了系统全面的内部管理体系,将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化、 规范化。专业的人才和健全的管理体系为公司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公司的竞争劣势:
a) 融资能力不足
公司从事的工程总承包业务是建筑智能工程行业主要的经营模式。该种业务模式是由企业承包了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调试等所有交付前的工作,上述环节要求总承包企业具备一定的资金垫付和融资能力。目前,随着竞争的深入,业主对总承包企业的垫资和融资功能的要求呈日益提高的趋势。而发行人目前较弱 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限制了公司承揽更多、更大工程项目的能力。
b) 创新能力不足
世界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以德国为代表的老牌工国家率先提出“工业4.0”的发展战略。美国则相继提出“工业互联网”,中国随后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总方针。德国所谓的“工业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工业4.0”的提出促进了智能建筑行业的快速智能化发展。中国建筑智能工程行业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
公司成立于以来虽然以技术为导向,不断进行新型智能建筑软件、硬件、系统开发,但是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环境下,公司亟待需要提高自己的科技研发实力。
(1)研发人员设置
公司设立研发部负责研发事项。按照研发项目配备研发人员,每一个研发项目会设立专门的项目组,并从研发部选取项目负责人和组员构成主要研发人员。
公司于2015年设立“智慧办公及楼宇管理”项目,并配备有研发人员16人,其中组长1名,组员15人;设立“国际会展中心智能化”项目,配备研发人员15人,其中组长1人,组员14人。公司于2014年设立“星舟社区人流监察安全管控平台软件V1.0”项目,并配备有研发人员35人,其中组长1名,组员34人;设立“星舟智能信息引导和查询服务平台软件V1.0”项目,并配备有研发人员35人,其中组长1名,组员34人。
公司在不断增强自身研发实力的同时,力求最快最准地解决客户问题,满足客户需求,最终力推实现公司的长期高速发展。
(2)关键技术
作为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技术能力的提升。公司近年来的项目都适用研发的关键技术并注重于技术的运用,从而提高项目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国际会展中心职能化项目”公司使用的关键技术为:采用最新的编码技术,将软件逻辑完善度提高到新的高度;设计统一规则而相互独立的端口群,促进各子模块间相互通讯;管理子模块设计嗅探功能和多个备用端口,提高指令送达能力。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智慧办公及楼宇管理项目”公司使用的关键技术为:项目采用移动通讯技术和无线范围通讯技术结合,融合已有的社区管理技术,建立了一套畅通的端口集群,勾连起所有的模块协同运作。采用多频分段管理技术,将软件的常态监控状态应激反馈并行处理,极大的提高了系统运作能力。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星舟社区人流监察安全管控平台软件V1.0项目”公司使用的关键技术为:项目将设计一个视频软接口群,把每一个受控的视频探头纳入对应的监控接口,然后设计行为对比数据,通过各种辅助指标的判断,计算被查看目标的行为正常度,再设计核心的安全管控服务平台,管理各处的信息传回和判断反馈,同时生成统计报表。平台设计后台管理端供管理人员进行一些可调整指标的变动以适应各不同社区的安全需求。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星舟智能信息引导和查询服务平台软件V1.0项目”公司使用的关键技术为:项目将工程需要用到的各种引导标示进行接入信号接口设计,并且设计显示屏类型设备的引导信息界面设计。然后设计对应的引导服务支持数据库,设计引导服务软件。查询服务平台部分在设计了界面和支持数据的同时,设计外接信息口,为查询者提供天气预报、商品、路况、物业店家、食宿等支持,并且采用多适用平台方案,设计多套支持层,可以适应各物业的既有显示硬件和新置办硬件。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物业智能化提升软件开发项目(音乐播放与广播、有线电视播放、视频会议、智能物业集成)”公司使用的关键技术为:根据60家用户的反馈信息,对三个信息化服务点与集成化管理技术进行开发。实现物业范围内指定地区的设备按照计划播放音乐,在必要时进行广播发布消息;在园区接入有线电视信号基础上提高客户需要的有线电视播放管理服务;为远程会议需求的业主提供视频会议服务;为物业提供管理上述三个服务的终端集成管理软件,实现安全与服务并重的高质量智能化信息服务。
= 6 \* GB3 \* MERGEFORMAT ⑥“物业无线管理及机房管理综合软件研发项目”公司使用的关键技术为:根据60家用户的反馈信息,对物业程控交换技术应用、物业专用机房管理、物业电力设施电子化管理技术进行开发。实现物业内程交换技术升级;电力设备智能化稳压抗波动;机房实现网络接口管理规范化;机房实现光纤级服务接入;支持物业区内最多16384个网络接口的流量管理监控,同时对接智能小区管理平台,实现安全与服务并重的高质量智能化信息服务。
= 7 \* GB3 \* MERGEFORMAT ⑦“智能小区车位管理平台开发项目”公司使用的关键技术为:设置车辆出入管理信息采集装置,配合门卫登记发牌扫描等一些工作,完成一套关于车辆出入信息记录,车辆停车位动态信息,车辆异常行为报警灯,与小区安全管理、智能化管理相关的功能开发。通过对车位使用、车辆出入等信息进行合理采集后形成一套智能化管理小区的软件系统,为智能化工程的信息系统提供一套关于车辆出入管理、车位信息显示等相关功能的软件。
= 8 \* GB3 \* MERGEFORMAT ⑧“新智能化小区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项目”公司使用的关键技术为:根据近40家用户的反馈信息,对系统中各软件的内核逻辑做优化设计、提高软件数据包括传输安全性、优化家居报警信息智能化响应、提升门禁出入安全性、加强六防区周边信息提取与判断技术、优化小区管理平台的人机对话界面和内核。将整个智能化小区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技术升级,以既有技术为依托,协同大量客户反馈信息和技术人员在日常维护中的工作记录,将信息平台的整体安全性和智能化进一步提升。
(3)成果转化计划
对于研发项目,企业的转化计划是一致的。
企业计划在项目验收后将项目开发出的软件进行平台发布试点,和有意向合作的企业进行产品广告包装及易用性改进,实施试销售策略。
计划在产品上线三个月时根据试销售结果判断市场反应,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进行进一步的项目开发以提高产品的使用感受和稳定程度。
计划产品上线的一年后实施进一步开发提升工作,获得的产品将替代现有产品向市场销售以获得更好的销售成绩。
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安排开发计划,在每个项目研发过程中完成系列著作权和专利权的申请。
1.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China Commission published the "guidelines" (2012 Edition), the company's main business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GB/4754-2011), the industry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listed company managemen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the industry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the" listed company investmen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 the industry i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171011).
2. Industry Regulatory System
Companies engag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industry belonging to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construction (2010 years ago for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ous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research to develop the city planning, town plann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ity construction, rur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 strategy, long-term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fie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f the whole country, the focus of the review of construction unit qual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industry standar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 one is the market subject qual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two is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ree is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standar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1.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China Commission published the "guidelines" (2012 Edition), the company's main business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GB/4754-2011), the industry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listed company managemen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the industry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the" listed company investmen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 the industry i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171011).
2. Industry Regulatory System
Companies engag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industry belonging to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construction (2010 years ago for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ous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research to develop the city planning, town plann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ity construction, rur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 strategy, long-term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fie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f the whole country, the focus of the review of construction unit qual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industry standar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 one is the market subject qual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two is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ree is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standar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1.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China Commission published the "guidelines" (2012 Edition), the company's main business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GB/4754-2011), the industry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listed company managemen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the industry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the" listed company investmen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 the industry i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171011).
2. Industry Regulatory System
Companies engag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industry belonging to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construction (2010 years ago for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ous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research to develop the city planning, town plann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ity construction, rur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 strategy, long-term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fie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f the whole country, the focus of the review of construction unit qual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industry standar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 one is the market subject qual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two is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ree is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standar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1.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China Commission published the "guidelines" (2012 Edition), the company's main business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GB/4754-2011), the industry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listed company managemen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the industry is: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I65); according to the" listed company investment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guidelines ", the industry i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171011).
2. Industry Regulatory System
Companies engag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industry belonging to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rural construction (2010 years ago for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Hous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research to develop the city planning, town plann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ity construction, rur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relevant development strategy, long-term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ifie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f the whole country, the focus of the review of construction unit qual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industry standar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 one is the market subject qualification and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two is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ree is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standard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